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綠野橋邊憶學圃 青錢第柚見西湖
2024-05-08
苗栗西湖舊稱「四湖」,全鄉阡陌縱橫,綠野平疇,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客家小鎮。當地有頭湖、二湖、三湖、四湖至九湖,其中「四湖」位於全鄉中央,二戰結束後,從「庄」改制為「鄉」,為避免與雲林縣四湖鄉同名,於是改稱「西湖」。
鐵血詩人 吳濁流文藝館
「凝眸落照滿天紅,幾隻烏秋伴牧童;打木溪邊花似錦,高低燕子翦秋風。」這是被譽為「鐵血詩人」的吳濁流(1900-1976)在西湖任教時對當地的描寫。吳濁流是新竹新埔客家籍教師,因撰文評述日本教育制度,被降調至西湖任教。
吳濁流在西湖任教15年,西湖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原鄉,舉凡三湖村的「打鐵店」、四湖村的「雲梯書院」,都是書寫的題材背景,他創作的「孤帆三部曲」-《亞細亞的孤兒》、《無花果》、《台灣連翹》等洪流鉅著,蜚聲中外。
為緬懷吳濁流在台灣文學上的貢獻,西湖鄉公所於2003年在五湖村成立吳濁流藝文館,館內珍藏吳濁流手稿、著作等30餘種,以及藏書900餘冊與照片等史料,供民眾探索吳濁流不凡的文學世界。
雲梯書院 孕育人才搖籃
宣王宮原名「雲梯書院」,為西湖劉家於清道光9年(1829年)創辦的私墊,至道光20年(1840年)擴建為學堂,奉祀孔子與五文昌帝君,此後數十年間,孕育出10餘名大學生、庠生、廩生及貢生。
日人據台後,禁設私塾,地方人士於是將書院改為「文廟」,廟名「修省堂」。1976年因建物老舊而改建,1982年落成,更名「宣王宮」。宮外有一座高約3公尺的「惜字亭」,表達對讀書人及知識的敬重,也是客家人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徵。
張家古宅 祖先文辭出眾
在台灣的古宅中,有功名的稱為「進士第」、「大夫第」、「光祿第」,但西湖卻有一座「青錢第」,是張家古宅,以青錢為名,相當罕見。
相傳「青錢第」的由來,緣自唐代進士張鷟,由於張鷟文辭極佳,被當時的水部員外郎讚稱猶如成色最好的青銅錢,因此博得「青錢學士」的雅號,後人更以「青錢萬選」來比喻文辭出眾。
西湖「青錢第」的始祖張振龍,於清乾隆30年(1765年)渡海來台,其子孫在同治年間於五湖村建「青錢第」,翠林修竹環繞,有「青雲志操能容物,錢水文章不染塵」的意境。
技藝傳承 手拉坏陶窯廠
苗栗黏土品質優良,曾是台灣陶瓷重鎮。位於五湖村的「金龍窯」,原名「三合窯業」,是一座傳統窯場,以手拉胚、手擠胚製陶。1996年由第三代陶師李錦明接手後,結合手工與現代陶藝,創新陶瓷藝術新美感,2004年獲城鄉風貌再造示範窯廠。
同樣位於五湖村的「金酆窯」,是由公館老陶師謝發章創設。謝發章一輩子都做生活陶,儘管陶器已逐漸被塑膠容器所取代,但他還是默默地做。後來,他的手拉坯技術,傳給兒子謝祺龍、媳婦鍾細霞(印尼加里曼丹客家人),是苗栗少數生產手拉坏生活陶的窯廠。
西湖老街 媽祖巨型石雕
俗稱「店仔街」的西湖老街,是三湖村唯一的商店街,清朝時因店家聚集,當地人稱為「店仔」,後來直接音譯為「店仔街」。店仔街中有一家創業超過120年的打鐵店,目前由第4代、70多歲的店主鄧仁富默默守護這項祖傳行業。
位於老街北端的五龍宮,主祀天上聖母,廟旁豎立高達26.66公尺的媽祖巨型石雕像。這座媽祖石雕像是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維祀教授設計,以299塊花崗岩組裝而成,面容慈顏端莊,是當地的信仰地標。
文旦柚香 客家藝文之旅
西湖是文旦柚的主要產區,所生產的文旦果肉細緻、香甜多汁,每年3、4月柚花盛開,芬芳瀰漫,清香撲鼻,地方會舉辦「柚見西湖」客家藝文之旅,讓遊客體驗西湖的客庄慢活風情;西湖文旦柚帶有淡淡的蜂蜜香氣,每年白露前後採摘時,地方也會舉辦「柚見中秋」文旦柚評鑑及展售等活動。
鐵血詩人 吳濁流文藝館
「凝眸落照滿天紅,幾隻烏秋伴牧童;打木溪邊花似錦,高低燕子翦秋風。」這是被譽為「鐵血詩人」的吳濁流(1900-1976)在西湖任教時對當地的描寫。吳濁流是新竹新埔客家籍教師,因撰文評述日本教育制度,被降調至西湖任教。
吳濁流在西湖任教15年,西湖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原鄉,舉凡三湖村的「打鐵店」、四湖村的「雲梯書院」,都是書寫的題材背景,他創作的「孤帆三部曲」-《亞細亞的孤兒》、《無花果》、《台灣連翹》等洪流鉅著,蜚聲中外。
為緬懷吳濁流在台灣文學上的貢獻,西湖鄉公所於2003年在五湖村成立吳濁流藝文館,館內珍藏吳濁流手稿、著作等30餘種,以及藏書900餘冊與照片等史料,供民眾探索吳濁流不凡的文學世界。
雲梯書院 孕育人才搖籃
宣王宮原名「雲梯書院」,為西湖劉家於清道光9年(1829年)創辦的私墊,至道光20年(1840年)擴建為學堂,奉祀孔子與五文昌帝君,此後數十年間,孕育出10餘名大學生、庠生、廩生及貢生。
日人據台後,禁設私塾,地方人士於是將書院改為「文廟」,廟名「修省堂」。1976年因建物老舊而改建,1982年落成,更名「宣王宮」。宮外有一座高約3公尺的「惜字亭」,表達對讀書人及知識的敬重,也是客家人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徵。
張家古宅 祖先文辭出眾
在台灣的古宅中,有功名的稱為「進士第」、「大夫第」、「光祿第」,但西湖卻有一座「青錢第」,是張家古宅,以青錢為名,相當罕見。
相傳「青錢第」的由來,緣自唐代進士張鷟,由於張鷟文辭極佳,被當時的水部員外郎讚稱猶如成色最好的青銅錢,因此博得「青錢學士」的雅號,後人更以「青錢萬選」來比喻文辭出眾。
西湖「青錢第」的始祖張振龍,於清乾隆30年(1765年)渡海來台,其子孫在同治年間於五湖村建「青錢第」,翠林修竹環繞,有「青雲志操能容物,錢水文章不染塵」的意境。
技藝傳承 手拉坏陶窯廠
苗栗黏土品質優良,曾是台灣陶瓷重鎮。位於五湖村的「金龍窯」,原名「三合窯業」,是一座傳統窯場,以手拉胚、手擠胚製陶。1996年由第三代陶師李錦明接手後,結合手工與現代陶藝,創新陶瓷藝術新美感,2004年獲城鄉風貌再造示範窯廠。
同樣位於五湖村的「金酆窯」,是由公館老陶師謝發章創設。謝發章一輩子都做生活陶,儘管陶器已逐漸被塑膠容器所取代,但他還是默默地做。後來,他的手拉坯技術,傳給兒子謝祺龍、媳婦鍾細霞(印尼加里曼丹客家人),是苗栗少數生產手拉坏生活陶的窯廠。
西湖老街 媽祖巨型石雕
俗稱「店仔街」的西湖老街,是三湖村唯一的商店街,清朝時因店家聚集,當地人稱為「店仔」,後來直接音譯為「店仔街」。店仔街中有一家創業超過120年的打鐵店,目前由第4代、70多歲的店主鄧仁富默默守護這項祖傳行業。
位於老街北端的五龍宮,主祀天上聖母,廟旁豎立高達26.66公尺的媽祖巨型石雕像。這座媽祖石雕像是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維祀教授設計,以299塊花崗岩組裝而成,面容慈顏端莊,是當地的信仰地標。
文旦柚香 客家藝文之旅
西湖是文旦柚的主要產區,所生產的文旦果肉細緻、香甜多汁,每年3、4月柚花盛開,芬芳瀰漫,清香撲鼻,地方會舉辦「柚見西湖」客家藝文之旅,讓遊客體驗西湖的客庄慢活風情;西湖文旦柚帶有淡淡的蜂蜜香氣,每年白露前後採摘時,地方也會舉辦「柚見中秋」文旦柚評鑑及展售等活動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